青少年父母常面臨的謊言和真理(二)

文/與青少年共舞小冊編輯群

三、叛逆或尋求獨立

14. 他打扮標新立異〈燙、染髮、刺青、穿耳洞、奇裝異服…〉追求時尚,他變壞了。

      孩子打扮「標新立異、追求時尚」,代表他的心智正在改變,但不等於他變壞了。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渴望追求自我的獨立、與同儕的認同,所以會花心思追求外在表現。身為父母的我們要了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只要行為舉止不犯法、不犯罪,容許他們有自己的風格,盡量不貼上道德標籤。

 

      父母甚至可以多主動與孩子一起分享自身的經驗,或一起探索他們的美感和想法,並欣賞他們對美的鑑賞力和品味,多傾聽、少批評,如此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體會到父母關心是以他們的益處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父母自己的面子而限制或糾正他們。如果是從小培養正確價值觀的孩子,長大後經適當的引導規勸,很快就會調整回來的。當我們用心陪伴、用愛澆灌,使他們在愛中被接納、被肯定、被滿足,他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感被建立了,就不需要努力追求外在潮流和同儕的認同,畢竟父母所給予的愛與支持,才是他們真正需要和所渴望的!

 

15. 他天生叛逆,不管我說甚麼他都不聽,他都要反對,故意要氣我

      孩子的行為,如果從負面解讀是叛逆,那從正面來看就是有主見。青少年這個時期開始想要脫離父母親的掌控,不想凡事依從父母的意見,想要追求獨立,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卻又不知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和父母溝通,有時候也會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已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將父母親的保護和提醒視為干涉。

 

      除了諸多心理因素之外,青少年孩子也有可能會因荷爾蒙作用,在生理方面產生急劇的變化,造成情緒不穩定等現象,若父母親沒有接納,或沒有認知上帝在孩子身上不同時期的發展,因而扭曲孩子的本性和其成長的次序來配合父母的期待,就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此外,更重要的是,父母親要先有健全的自我形象,以及學習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此才不容易自憐、受傷、以為自己是受氣者,其實孩子並沒有要故意氣我們,或故意反對我們,他們只是比較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已。

 

      嚴格說來,聖經告訴我們從伊甸園起,世人都犯了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叛逆者,不聽上帝的話、任性、偏行己路,所以建議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先以身作則,善用上帝給的自由意志,選擇回到上帝面前、聽從上帝的法則,同時在適度的範圍內給孩子們做自由的選擇,即使在他們犯錯之後,我們仍願意效法耶穌施予恩慈,陪伴他們共度青少年時期。

 

16. 我的孩子如此背逆,他的一生毀了,沒救了,我是個失敗的母親

      每一種植物開花的季節不同,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也不一樣,樹還沒開花前不能以為它死了就砍掉它,照樣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現在表現不好,就以為他一生毀了、沒救了。他的未來還很長且充滿潛力,只是季節還沒到,要相信孩子的一生都在創造主手中,神對他的生命有一個美好的計畫,父母只要盡力做好管家的工作,照著聖經真理來教養子女,並將最後的結果交給神。

 

      父母容易在孩子不聽從我們的話語時,就落入沮喪挫折中,甚至責怪自己是個糟糕失敗的母親,這些控告的聲音絕非來自於神。我們要確信每一對父母都是神安排給孩子的,是祝福兒女的管道。事實上全世界沒有完美的母親,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我們早已被神接納,不需要再定罪自己,我們的神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慈愛的神。重要的是不要隨著青少年的情緒起舞,不論我們的感覺如何,都要持續活出上帝的真理,用神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去對待孩子,絕不輕言放棄,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17. 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已經管不了他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很多父母在遇到家中青少年我行我素的態度時,都會覺得這個孩子完了,以為一切都來不及了,但請您千萬要記住:在上帝的眼中,我們的孩子永遠是有盼望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們的叛逆令人失望,但上帝既然創造了他,就會帶領他、修剪他,父母只是與上帝一起合作的人。父母要用上帝的眼光來看他,對他永遠抱持著希望,等待他回轉。千萬不要覺得管不了就不管,「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二十九15)

 

      孩子漸漸長大有自己的思想,常常跟父母的想法不同,因此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因此感到憤怒沮喪,有些甚至就想放棄,此時仇敵(魔鬼)就得勝了。仇敵欺騙父母,讓他們放棄,目的是要讓上一代難以交棒給下一代,無法持續傳遞真理。這時候父母更要緊緊依靠神,有穩定的情緒,相信一切永遠來得及,孩子的一生都在神的手中,神也許暫時允許他成為浪子,但浪子總有一天會回頭。

 

      父母該做的還是要盡力做,該講的真理還是要講,即使過去錯失了一些機會,導致他現在行為偏差,但是我們現在所能做的是:不翻舊帳、不落井下石,並且積極地讚美鼓勵他做對的地方,主動表達關愛,用心與他恢復關係。眼光往前看、向上望,要對上帝有信心,相信假以時日,彼此的關係必定會有所改善,漸入佳境!不要忘記,上帝是製造他的原廠,有問題就把他送回原廠維修,父母最好的方法,除了本身以身作則之外,就是用禱告把孩子交在上帝手中,讓上帝來改變孩子的心。

 

18. 他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這句話不能成為父母「任憑」或「不必管」青少年的藉口。他們確實應該學習為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情緒負責,但這過程中我們父母有責任盡心盡力給予正確引導。聖經教導我們要將敬虔的資產傳給下一代,這是特權也是責任,無可推諉。上帝要我們按聖經真理教導孩子,而非任憑子女不管。負責任的父母不僅要使用神所賦予的權柄,時時為子女守望禱告,更要在實際生活中常常帶領他們與主連結,幫助他們的生命親自經歷神!

 

      在人的一生中佔有重要影響力的有:父母、師長、同儕與社會,因此父母親若不影響他們,他們就會受其他人的價值觀所影響。父母可以將自己曾有的人生經歷分享給子女,「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脚步。」(箴十六9)讓子女從我們身上學習並了解如何將一生的道路交託給神,生命最終要向神負責。

 

      身為神產業之管家的我們,除非已經擔負起父母該負的教養責任,確定將來在主台前可以有無虧的良心向神交賬,否則我們不能撒手不管孩子,只在一旁說:孩子的人生他自己負責。「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出十八20)

 

19. 現在就這樣叛逆,不好好嚴加管教以後怎麼辦。

      父母在看待或定義青少年孩子的叛逆時,要釐清孩子是因為違背真理而做出錯誤的行為,或者只是不符合父母的標準或期待而惹父母生氣,先不要急著去管教,要嘗試去分辨並了解他們的內心動機,也許孩子只是想展現自己的獨立性。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生理(荷爾蒙分泌)和心理(心智自然發展)等等因素,會驅使他們想要像成人一樣有獨立自主權,會要求個人意願和隱私受到尊重,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父母親需要學習尊重孩子是一獨立的個體。孩子若處在青春期,身心都很混亂,自己還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自己為何會那樣反應,此時他們需要的是被包容、被接納,我們要做的不是更嚴厲的管教,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支持等候、與更大的耐心、包容;把之前對孩子的控制力轉為影響力,用無條件的愛來融化他們的心,再適時給予真理教導,才是上上策。

 

      此外,父母也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例如期待太高、要求太苛刻、或在發怒中用不當的言語刺激他們,以致惹兒女氣,激怒他們,結果造成孩子心裡受傷,充滿憤怒、傷害,最後就灰心喪志,這些錯誤的管教有時候反而會成為孩子叛逆的主要根源。因此管教孩子之前要先省察自己,是誰需要改變。孩子是上帝給父母的產業,父母只是管家,不可以隨己意嚴加批評指責孩子,而要用上帝的眼光看孩子,用上帝的智慧管教孩子。

 

20. 每個孩子一定都會有叛逆期,為不破壞關係,所以不能管教。

      每個孩子都會有「青春期」,但卻不一定都會叛逆!而管教不一定是處罰,也不一定會破壞關係。廣義來說,管教是指訓練一個人在生活的某個領域上學習自律,成為有紀律的人!每個孩子不同階段所需要管教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幼童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及時管教、明確地指出他錯在哪裡,並且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合宜的,方式可能是責打的杖,也可能是剝奪他部分福利或權利,重要的是為要訓練孩子反省思過的能力!「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

 

      進入青少年時期,在學習作判斷和作決定的自主過程,還是會犯錯的,仍需要父母適時的指正,亦師亦友地和他討論,導正他的信念及價值觀。若指正管教時,孩子會有不成熟的情緒反應或不愉快,這是難免的,「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一11)父母親情緒必須保持穩定不受影響,且要接納孩子還不成熟的現狀。「趁著還有指望的時候,要管教你的兒子;不可存心任他死亡。」(箴十九18)更不可以因此氣餒,因為「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箴十三18)

 

21. 他非常看重朋友,甚於看重我,他不愛我了。

      青少年時期正是逐漸脫離父母,建立同儕關係的階段,此時的他們透過與朋友的關係來認識自我,所以他們會非常看重朋友的一切。父母必須帶著讚賞、喜悅和關懷的心面對青少年成長的轉換,不要心裡不平衡。孩子看重朋友,表示他需要被認同,我們可以多認識孩子的朋友,誇讚孩子的交友觀,看他們的優點,告訴孩子我們多麼欣賞他,大量給予支持、鼓勵、以他為榮。

 

      這時父母也需要學習成長,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是建立在孩子愛不愛我,而是根基於耶穌基督的救贖。青少年孩子不是不愛父母,只是不再像孩提時期那麼需要我們,感覺失落是必然的,但這種「不被需要感」是我們自己需要調適和面對的,您也可以拓展自己的友誼圈,千萬不要緊抓著他們不放,否則他們會躲避你、離你更遠。因此,我們更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把握機會花時間全心陪伴、建造他們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到了青少年即使同儕的影響力大過父母,卻仍不致偏離迷失方向。

 

      當你覺得孩子似乎不再愛你時,其實,孩子的內心仍渴望與你有親密關係的。我們仍要繼續去愛,用無條件的愛接納他,用包容面對怒氣,用幽默回應嘲笑,用讚美化解冷漠,用喜樂的心幫他的忙,加上失控時誠懇的道歉,這些都能慢慢贏得他的心,也讓他體會天父是何等的愛他!

 

四、面對孩子的情緒態度 

22. 他的態度不好,不像從前乖巧順服,他變壞了

      青少年因為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被接納與被愛,會突然覺得非常沒有價值感、沒有安全感、情緒不穩定,以致在心裡面就會產生怒氣,甚至呈現語言暴力、態度暴力,這是因為身心變化大,情緒的感受或表達都會比較強烈,也難預測,不是他變壞了。父母必須瞭解這時期的青少年是矛盾的,他既想獨立卻又害怕父母不愛他,所以即使孩子表現一副酷酷無所謂的模樣,父母還是要在耐心中給予愛、接納與包容。

 

      另外,與孩子間要建立無礙的溝通管道,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盡可能避開情緒上的反擊,以開放的心看待青少年。孩子情緒來時,父母要尊重他的感受,才能為孩子的情緒指引成熟的方向。親子間的情緒衝突,多半來自於父母不暸解這時期孩子的特質,如果父母願意多花時間陪伴,引導他們走過這段青澀又充滿挑戰的過程,相信這是我們所能給予他們的最佳生命典範。

 

23. 他的態度不好總是針對我,或他態度不好是因為青春期的關係,本來就無法控制。

      由於青少年身體、心理都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往往也承受不少壓力,並累積了滿滿的情緒。孩子面對愈親近、越有安全感的人,就愈容易流露真面貌、發洩情緒,甚至是惡臉相向。此時父母需要清楚知道,孩子生氣不是針對我,乃是在傳達因為對成長改變的不適應,而有不成熟的表現。當孩子態度不好時,其實是在發出求救的訊號。他需要幫助!他需要父母接納包容他。

 

      面對孩子態度不佳時,父母也不要跟著隨之起舞,陷入自憐憤怒的情緒當中。先求神光照,是否以前和孩子之間有累積一些我們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和不滿沒有化解,怒氣是冰山一角,下面隱藏的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這些都需要父母勇敢的去面對處理,甚至去道歉請求饒恕。試著去同理孩子的情緒,再慢慢引導他學習自我約束、情緒換檔、適度合宜表達情緒,不是順著血氣而失控。藉由問題本身,幫助他拆解問題、面對自我,並且看清出錯的地方,花時間關心他與他談話,關係融洽了再教導真理。父母親合宜的情緒管理是孩子最好的示範和榜樣,因此,即使在青春期也能好好的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

 

24.無論如何,孩子都應該聽父母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更…)

      身為父母都非常渴望我們的孩子是順服的,是聽話的。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及成長環境的不同,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有自己的想法,是不同於父母親的。父母面對青少年的孩子違背我們的心意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憤怒、冷戰不溝通,或想透過威權來迫使子女回心轉意。也有父母認為若不採取高壓政策,就代表放任他們。其實不然,放下身段、委婉的與子女談話,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被了解,反而更能使孩子的心柔軟,不但因此讓陷入困境的親子關係有修復的機會,更能提高孩子願意採納父母意見的機率,願意從心裡面信服我們。

 

      父母在子女未成年之前,教導、規範、糾正與要求他們按照真理而行雖是必要的;但到了青少年,儘管他們一些想法還不夠成熟,但如果是在不違背真理的情況下,父母仍可以有彈性的、適度的放手,選擇讓孩子做他們想要的決定,並從旁指導他們為自己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承擔責任,必定更能幫助孩子邁向成熟。

 

25. 父母不應該發脾氣,發脾氣是不敬虔的表現。

      此處存在一個陷阱,容易讓身為父母者落入自責的光景。事實上,在日常管教子女的事例中,我們很難不發怒。聖經中許多屬靈偉人,連耶穌也發過義怒,有情緒是正常的,但重點在於發脾氣的原因、方式、對象及後續處理的態度,聖經告訴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6,27)。

 

      父母發脾氣若只是順著自己的本性(老我),那是不合神心意、沒有智慧的管教態度。聖經說:不要惹兒女的氣,我們要小心不要在發脾氣時用不合宜的言詞或行動,也去惹動兒女們進入憤怒狀態,以致在他們心中產生一種持久性的怨恨。也就是在發脾氣中,請勿傷害孩子的自尊與志氣!

 

      我們要隨時讓神在生命中做主,在行為上按照神的心意而行,保持愛箱是被神所填滿的,就不容易情緒化;孩子犯錯需要管教時,也要謹慎自己,千萬不要藉機大吼大叫或責打,把孩子當作發洩的對象。

 

      生氣以致於犯罪固然是神所不喜悅的,然而,若父母不小心失控發脾氣之後,若能讓孩子看見父母仍願意回到神面前禱告、悔改、並請求饒恕,這對孩子而言,是很好的生命示範。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願意悔改道歉」的父母,卻仍然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真正敬畏神的美好生命。

 

26. 我都是為你(孩子)好,你應該要順服、感激。

有此想法的父母,可能認為孩子還不夠成熟到可以完全有自主判斷和作決定的能力,深怕他們因錯誤的決定而受傷;基於愛子女心切,於是干預甚至強求孩子必須百分之百依從父母的決定。然而,父母的用心,做孩子的是不容易了解的。當給出去的愛不被接受,甚至被退回來,對父母而言一定很傷心挫折。這時,父母親一定要把生命的插頭插在上帝身上,認定真正的滿足源自於神,而非來自兒女的感激或回饋。

 

      此外,父母應當尊重孩子,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作決定,即使結果不如父母所做的決定,但可以讓孩子經由錯誤從中學習。父母只要扮演教練的角色,從旁給予鼓勵、支持和陪伴,因為這是協助他長出解決問題之能力的機會。當青少年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與信任時,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自然能體會、感激父母的用心。但我們也要常常檢視自己對子女的愛是否有條件,或者是一種想掌控的愛,那種「自我」的愛並非真正為孩子好,不可不慎。

你也許有興趣的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