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 單身者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預備好進入婚姻呢?有哪些指標?
適合戀愛和進入婚姻的指標,可依以下三方面是否趨向成熟作為參考:
1.心智上的成熟:考量一個人做決定的思考方式,是否能跳脫自我中心、或避免衝動型的行為模式,且能顧念到周圍的人,並願意為後果負責。
倘若我們常常不管後果,先做了再說、買了再說,等到出事了,再來責怪別人、或等著別人善後,那麼進入感情,我們一樣會用這樣不成熟的思考方式來面對彼此的關係,當發生狀況時,往往會認為都是對方的錯、反正他要包容我、他不讓我滿意我就要給他難看,而這將會嚴重的危害交往的關係。
2.道德上的成熟:進入感情之後,各樣的試探與引誘仍然會從四面八方滲入你們的生活,也因此,一個人能否在環境惡劣、或身為少數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正確的事,並設立男女的界線,就是一種道德上的成熟,跟一個價值觀搖來擺去的對象交往,會讓關係陷入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的危機之中。
3.靈命上的成熟:這是指一個人以上帝為自身價值的唯一來源,也就是說這個人內在有一個極大的安全感來源,就是源自於上帝。這樣的人得以在各樣環境中看自己合乎中道:在順境中不驕傲,因為知道這一切的功勞與榮耀是歸給上帝的;在逆境中不自暴自棄,因為他盼望的根據,本來就不在這變幻莫測的世道,而在乎那永不改變的上帝。
當然,這不是說一個人要在三方面都臻至完美,才有資格進入交友戀愛。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自己每天是否都在往前一小步,那就是很重要的證據,如同羅馬書12:2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 基督徒能否與非基督徒交往?
論到這議題,隱藏在「能」或「不能」這樣非黑即白的答案之下,要先來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這份關係非常特別,是別的宗教信仰所沒有的,那就是我們與上帝之間不只是忠誠、崇拜、景仰而已、更不是利益交換的關係,而是多了「愛」的關係。耶穌對他的門徒們這樣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12-13)
根據這段經文,耶穌講到人們彼此相愛的「原型」,正是「耶穌對人們的愛」。但正是這層「愛」的關係,使得信與不信者的交往時,內心深處容易出現糾結拉扯:倘若前者深愛上帝,那麼他就要面對自己心愛的人有可能內心是排斥那位深愛自己的上帝。這樣的掙扎痛苦,不僅僅是「因為價值觀不同而吵架」,而是眼睜睜看著內心最深的喜悅與意義感,卻無法跟最親近的那一位愛人共享。
- 如何與工作或服事上遇到的異性保持適當的距離
男女交往中,有個重要議題,就是必須願意與其他異性保持內心與肢體上的距離。如何保持合宜的距離,我們需要注意兩種距離:一種是內在「心」的距離,一種則是外在所謂「肢體」距離。假如內心不設下防線,外在的保護自然無法產生作用。
要保守自己的心,對其他異性不要產生以下三種感覺:
1、依賴感:就是那種我好需要他、沒有他我活不下去的感覺。
2、歸屬感:就是那種我們好合得來、他怎麼這麼懂我、我們怎麼這麼有默契。
3、仰慕感:就是那種我覺得他好厲害,我好崇拜他。
當我們在職場、服事的團隊中有美好的成果,我們可以肯定成員的付出與品格,例如在公開場合或會議中表達:這次專案/活動很感謝某某某怎樣怎樣的付出。但這些感激與肯定,就停留在這樣一個社交禮儀的層面上,不需要再進一步私下地讚美,更不要在夜闌人靜時,在腦海中重複播放著對方的倩影或英姿,然後與身旁呼呼大睡的另一半開始比較,就很容易跨過那條關係上的警戒線。
除了保守自己內心狀態,還要留意外在肢體上的距離。
有些很具體的作法,例如一對一協談或開會時,保持辦公室門窗的敞開、將手機桌布設為與配偶的合照(時常提醒自己主要的身份),跟配偶回報行程等等。當然,倘若有些重要的會議,但你內心深知其中的試探是超越你能負荷的,可以請人為你禱告、或是憑信心拒絕這樣的場合。
曾觀察到有一位好萊塢明星做了一個對女性粉絲「保持距離、不失禮貌」的合宜示範,就是與女粉絲合照時,他的雙手會「假裝搭在粉絲的肩上」,但仔細一看,會發現那雙手與粉絲的身體仍然有一段安全距離,而非趁機佔人家便宜。
同樣的,我們內心的界線打穩,外在的各種界線才有意義,而且不失基本的社交禮貌。這一切的努力與設防,除了為要避免踰矩,其中更積極的動機,就是愛的真諦中:「愛是不做害羞的事」。
無論婚前或婚後,以上對於兩性的提醒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