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涯規劃方面的迷思
1要買足夠保險,存夠金錢房地產,才會使家人無後顧之憂。
要買足夠保險,存夠金錢、房地產,才會使家人無後顧之憂,無非是將安全感建立在無定的錢財上。聖經上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又說:「不要為自已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裏。」(太六19-21)
所以若將過多的財富留給兒女,不但剝奪了他們殷勤工作的權利,而且易有想不勞而獲的心態。聖經傳道書說:「財富為人增添煩惱,使人終日不安」,我們實在不能將心思放在累積財富上,使生活陷入忙碌,無法休息、與家人疏遠,也會陷入貪得無饜、害怕失去與無法知足的網羅中。我們應該投注的是留給家人正確的價值觀,並且依靠 神,才能為他們帶來永恆的滿足。因為 神的話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的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
2先生若轉換異地工作,我留在原處陪孩子比較好。
許多人在面對先生轉換異地工作時,充滿了掙扎和矛盾,割捨不下熟悉的環境、孩子的教育、以及親朋好友、教會的弟兄姊妹等等,不知該如何是好。在這裡要戳破一切的謊言告訴你,若是先生轉換異地工作,千萬不要眷戀妳已經擁有的東西!放下一切,帶著孩子一起跟著先生一起去吧!
夫妻是一體的,在身體和心靈上,都是彼此需要的。聖經說:「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林前七5)所以夫妻是不可以分房的,更何況是長期的分隔兩地,不但給魔鬼撒但留地步,夫妻也可能因彼此的疏遠,使感情生疏、冷淡,最後變質。
其次,爸爸需要和孩子同住才能看到孩子的需要,去盡父親的責任;而孩子也非常需要與父親互動,被父愛滋潤,才可能健康的成長。藉此也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即家庭的合一應是優先於其他因素,爸爸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孩子在學習能力及適應力上都比大人強,孩子若從小較能適應不同的環境,學習和不同的人相處,日後必對能因此受益,大大提升其競爭力。
3留給孩子錢財,房產,才是盡責的父母
神呼召父母的第一件事,是成為一個敬畏 神而有好榜樣好品格的父母,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照著主的教訓及警戒來養育他們,建立從 神而來的好品格及正確的價值觀。兒女長大成人後,要讓他們學習付出勞力,享受從自己勞力而來成果,如此才會有成就感及滿足感。聖經傳道書說:「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 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神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 神的恩賜。」(傳五18-19)
我們若只是留房屋及財產給孩子,很可能是在為孩子鋪上一條讓他墮落於享樂,而不需要為自己負責的人生。聖經上說,「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 神。」(提前六17)所以,盡責的父母留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屬靈的產業,教導他們敬畏 神,有美好的品格及正確的價值觀,而非倚靠無定的錢財!
4孩子已經長大,我跟配偶不用在一起,我們可以分開獨自過生活,追求自我
這問題本身的背後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我的婚姻並不幸福、不快樂,我想要離開這個家。」以前因為顧念孩子還小,為了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只好暫時忍氣吞聲,壓抑情緒、犧牲自我,維持表面的婚姻關係。現在孩子們都大了,責任已盡。所以,我跟配偶不用在一起,我們可以分開獨自過生活,追求自我,過我想要的生活,才會比較快樂。
經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四9)「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馬可十6~9)
婚姻不是找合適自己的人,乃是學習如何在婚姻裡讓自己成為一個適合對方的人。合一的婚姻關係是異中求合,不是異中求同。當中需要不斷學習彼此饒恕,接納彼此各種不同的價值觀,願意因為愛對方而委身捨己。「分開」無法解決問題,也不會如想像中的快樂,甚至會帶來更大的傷害與冷漠。況且分開會帶給孩子莫大的傷害。即便孩子已成年,他所目睹學習到的絕對是負面的傳承,以及破碎扭曲的婚姻觀,此殺傷力既無法預估也難以挽回。
只有勇於察覺問題、面對問題,並從 神支取智慧和愛的能力,與配偶重建關係,才是真正的幸福。
5參加許多成長課程可以滿足我內心的空虛
有些人的人生上半場因忙碌孩子、工作,暫時不感到空虛。但因著孩子長大,或者退休,生活失去了重心,頓時感到生活好空虛;有人藉由上各式各樣的成長課程,來填滿生活中的空白以獲取安全感;另一些人乃是為要追尋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常以為透過成長課程可以使自己更成長,並能填滿內心的空虛,但很多時候反而帶來更大的失落感。十七世紀法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與哲學家巴斯葛( Blaise Pascal )曾說:「 神在每個人的心裡塑造了一個空穴,這個空穴沒有任何受造物可以填滿,只有藉著這位造物 神透過耶穌基督才可以填滿。」我們是 神所造的,所以只有 神能永遠滿足我們的空虛。
使徒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林前三6)又「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願意改變自己就是成長,當我們願意依靠 神、順服 神改變自己,就不需花很多錢去請別人幫助你成長。當我們的生命連結於 神,祂就賜給我們成長所需的愛、安全感、自信、歸屬感,使我們如同枝子連結於葡萄樹一般,結出豐盛果子的生命。
6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是我享福的時候
「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是我享福的時候!」意味著我的大半輩子都是在為了盡責任和義務,享福根本是種奢求;現實生活裡只有犧牲奉獻、努力辛苦的為別人而活,所以無論如何現在我要為自己活。而且我身邊的人,尤其是子女,更應該孝順我,報答我對他們的養育之恩才對!抱著這樣的心態,會使妳周圍的人很有壓力。因為妳總認為是別人虧欠了自己,如此一顆無法滿足現況的心,無論到哪個年紀,可能都很難真正享受人生!
聖經上說,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這表示我們不論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不管發生任何事,都有 神美好的心意在其中。過程或許苦澀,但也往往伴隨著不可言喻的甘甜;擔負責任或許辛苦,但不也經常帶給我們滿足與喜樂嗎?「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人生的點點滴滴都是可以享受的,平凡中也能擁有幸福!可惜人常常看不見自己當下的福樂,反而視其為苦難,甚至陷在情緒的泥淖中出不來。
施比受更有福,走過人生大半輩子施予他人的日子,在如今擁有較多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的情況下,倘若還能有健康的身體,寬裕的經濟,除了感恩外,更多的服事與關愛他人,不也是另一種享受嗎?人生處處是幸福,時時都享福!
7退休後,遊山玩水才是快樂滿足的人生。
當上帝創造人的時候,將生氣( 神的靈)吹在人的鼻孔裡,於是人就成了有靈(有 神的靈)的活人。所以只有 神是我們人生唯一真正的快樂和滿足,再多豐富的物質生活,也無法使我們真正感到滿足。
況且我們無法預知以後的事,我們的生活、健康等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唯有認識耶穌基督,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活出人生的優先次序,才是真正快樂滿足的人生。所以遊山玩水也要適可而止,因它只能帶來短暫的滿足。